如今,水處理正迎來產業“加速度”。2017年以來,水處理市場概念股表現搶眼,反映出水環境綜合服務在資本市場的良好預期。
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截至8月31日,包括北控水務、碧水源、東方園林、巴安水務、綠城水務等知名水處理上市企業中報公布完畢,其中較去年同期均呈現出大幅提升,凸顯水處理上市企業整體盈利能力表現較好;營業總收入同比上漲,折射出水處理上市企業穩中有進的業務覆蓋范疇;凈利潤呈持續上揚態勢,佐證水處理整體產業鏈經營效益較好。
亮眼的“年中考”市場成績與水處理板塊需求強勁相互呼應。下半年以來,隨著上市企業中報相繼對外公布,水處理市場的供需側逐漸走強。公開資料顯示,僅在2017年,累計上漲的水處理企業達數十只,累計漲幅超過近35%,遠超傳統周期性板塊。水處理上市公司斬獲不俗“年中考”,一方面環保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節能減排理念融入市場化機制的縮影。
另一方面,水處理整體產業鏈持續上揚與不斷釋放的政策利好、資金注入等多維度因素密切相關。在政策面上,2015年以來,頂層設計對生態環境治理重視度與日俱增,對包括水生態環境治理、水處理裝備制造、合作運營模式在內的水處理整體產業鏈定制出一系列實質性新政紅利。
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為我國水生態環境治理勾勒出明確時間表與路徑圖。很快,水污染防治法重啟修訂之路、PPP模式強制應用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技術路徑得以進一步囊括。2016年以來,多部委聯手打造的環保督察風暴橫掃全國31省市區,從“督企”向“督政”的督察方式轉變,也使得“環保欽差”絕非虛名。
業界普遍分析指出,2017年是“水十條”階段性目標的收官之年。從今年年初開始,環保部就對各地的黑臭水體治理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就此指出,2017年下半年要加快抓緊推進水清岸綠的生態行動、完成“水十條”既定目標,即截至今年年底,直轄市、盛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這些政策利好對水處理上市企業來說都是難得的市場契機。
隨著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踐行專業精準的供給剛需讓市場企業開辟出更多良性盈利路徑。據經濟日報9月4日消息,一系列政策“福袋”對水環境治理、黑臭水體及水處理裝備制造的大力扶持,為兩市、新三板水處理企業業績提供了上漲的源生動力。相應地,企業在加速涌入水處理板塊,落實契合時代發展命題、加快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等產業生態時,也給自身帶來了更多綜合效益。
資金方面,得益于PPP模式在水處理板塊加速應用,以往“鬧錢荒”、“社會資本被拒門外”的尷尬現實得以根本緩解。公開資料顯示,環保類PPP項目中,涉水項目就已超過8成。同時,水環境治理從單一設備走向綜合性服務,復雜多遠的資金運行也亟待PPP模式深度切入。也正基于此,PPP模式成為水處理資本青睞的對象,與方興未艾的治理剛需構成兩道靚麗的風景線。
國內機構認為,水處理行業前景可期,細分板塊總體呈現上行周期。部分子行業如污泥處理、海水淡化、中水回用、膜處理等獲將迎來新一輪快速成長期,這些即將站上風口的子領域也有望帶來行業水處理大量訂單。因而,隨著水處理政策利好不斷發酵,水處理企業將在此期間汲取更多養分,也有望蛻變成引領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