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行業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業界預計,僅“十三五”期間的新建污水廠項目就能拉動大約2000億的投資。同時,業內人士也分析,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里,水污染治理產業三大主線就是控源截污、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以及提高農村污水處理率。
在前段時間的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代表也明確表示,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必不可少。就目前來看,農村污水治理進展仍較為緩慢,處理率還不足3成。未來,預計在農村污水處理層面上,還將投入1.6萬億。
因此,住建部將試點先行、梯次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同時,還要針對痛點、難點、重點,對癥下藥。全國村鎮污水治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敏就曾提到,農村污水治理已經成為改善我國水環境質量的關鍵要素。但是同樣需要看到的是,農村污水處理還面臨標準缺位、費用負擔機制不完善以及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低等問題。
說道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率的問題,也是確有其事。部分地區缺乏的不是農村污水處理站,而是缺少維護資金和相關技術人員。這也導致,不少農村污水處理站閑置的時間比運行的時間還要長,常年“曬太陽”的也不是沒有。
設施建設由政府負擔,設施運營卻給村子出了難題,這也就是“建得起”和“用得好”無法統一的矛盾。另外,如何在“少花錢”的基礎上“多做事”也是農村污水治理需要攻克的難題。并不是越貴的技術越適合,而是適合的技術才實用,所以往往篩選技術才是“難點”。
還有人指出,農村污水處理率難提升,關鍵在于“標準”難界定。這個標準指的是,處理后的水質究竟怎樣算達標?參照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是否靠譜?污水內污染物的控制項目有哪些?污染物去除究竟該遵守哪一套流程?諸如此類。
當然,我國對于農村污水處理的技術研究一直在前進。目前,生物強化化糞池、一體化氧化溝等設備陸續走進了村鎮,物理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的各項實踐正在有力推進。而且,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因地制宜選取污水處理工藝,多樣化組合技術備受青睞。
鑒于我國農村污水處理事業剛剛起步,所以整個市場面臨機遇的同時也免不了要直面挑戰。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積極完善頂層設計,逐步加深市場化運作,不斷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污水處理治理道路。
專家建議,針對農村污水處理遇到的問題,可以加強規劃和技術研究。例如,按照散戶分散處理、村落集中處理以及納入城鎮管網處理模式區別對待。其次,可以加強標準和規范建設。再者,可以強化制度保障,設立嚴格的設備篩選準則。最后,促進政產學研合作,為農村污水處理提供科學指導。
誠然,我國農村污水處理蘊含龐大的商機,但是清除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是可持續挖掘市場潛力的基礎。因此,重點突破農村污水處理屏障,持續推進技術和應用模式創新,細化各項標準是當務之急。